22 C
Taipei
星期二, 14 5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20%癌友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20%癌友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預防惡病質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位居榜首連續38年,光是去年就奪走5萬多條人命,人人聞癌色變,也因此成為國人最擔心罹患的疾病;整體罹癌人數不斷向上攀升,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癌症新發人數為11多萬人,癌症時鐘又再度撥快,平均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比105年的4分58秒一口氣快轉了16秒,再次刷新「癌症時鐘」的紀錄!

臨床顯示:20%癌友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表示,營養不良是癌症病患會面臨的嚴重問題,癌細胞會造成身體機能失衡,身體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肌肉量不斷分解,人就不斷消瘦下去,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有20%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非癌症本身。

此外,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顯示,有50%癌症病人會有惡病質症狀,惡病質會讓病人營養狀況變差,其中有近40%的患者因惡病質而死亡。因此除了鼓勵癌友盡量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在癌症成為慢性病化的趨勢,病友與家人需要一起做好良好照護,正確補充癌症專用營養補充品,讓抗癌之路得到更有力支持。

- 廣告 -

癌友不可不知 營養介入數據大公開!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介入密不可分,因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分解,導致代謝異常、能量耗損及營養素過度消耗等,加上患者因接受治療會產生食慾不佳副作用,如未及時補充營養,導致營養不良,不僅體重減輕、體力不支,更可能影響治療耐受度,嚴重恐無法繼續進行治療。

一項針對癌症患者的營養介入調查,與全台共45家醫院合作,共計近200位癌友參與,分別在參與營養介入計畫時及介入後訪談,追蹤期間醫護人員也會給予癌友許多營養衛教相關資訊,營養支持計畫持續追蹤8週後,其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癌症患者體重增加、食慾增加,超過8成癌症患者活動力增加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更有超過9成的癌症患者,因為有完整營養支持,可以維持療程計畫,讓抗癌療程不中斷,可見積極補充正確營養是掌握抗癌的關鍵因素。

營養介入關鍵的三要素

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營養介入,且介入的時機也非常重要,癌症患者是否能順利度過抗癌期間,就是有沒有正確的補充營養,因此透過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態評估,擬定自身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策略非常重要。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了癌症患者量身訂製的癌症配方營養補充品,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關鍵就是低醣、優脂、高蛋白,癌細胞的熱量來源都是從醣類(碳水化合物)來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的30%~40%,且多數癌症患者,常有高血糖的問題,主因是癌症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胰島素功能,故不建議攝取過多的醣類。同時癌細胞會釋放一些促炎細胞因子及腫瘤因子,使脂肪、蛋白質消失,造成癌症患者肌肉萎縮,因此建議攝取優脂及高蛋白才能協助組織再生及避免營養不良的情形發生,像是脂肪的部分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30%~50% ,其中深海魚油EPA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具有抑制、降低發炎反應產生。

預防惡病質症狀 積極面對癌症

糠榮誠秘書長強調,照顧癌友的過程中發現,手術或化放療造成的食慾不振也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兇手,因此營養補充不能馬虎,日常持續性的營養介入,可讓治療過程順利,幫助癌症患者打造更強韌的後盾。

王輝明榮譽理事長呼籲,對於癌症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更重要的是「預防它」,癌友要注意惡病質的症狀,也就是體內荷爾蒙、新陳代謝異常,或因食物攝取量減少使病人半年之類的體重下降10%左右,看起來像皮包骨,並且也伴隨著體重減輕、肌肉萎縮、倦怠無力、易飽及厭食、嗜睡、貧血、臉色蒼白、面容消瘦、電解質失衡、蛋白質與脂質合成下降、血糖不穩等症狀;若體重減輕超過10%,或一個月內體重減輕5%,加上BMI 小於20 就要注意惡病質現象,要趕緊癌症營養的介入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