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C
Taipei
星期日, 5 5 月, 2024
首頁大眾健康54歲名醫愛吃這食物竟導致...

54歲名醫愛吃這食物竟導致肝癌!營養師籲注意3點避免吃進黃麴毒素

花生是許多台灣人愛吃的小點心,不過;相信許多人都知道,若花生保存不當,恐怕會生出毒素極強、易致肝癌黃麴毒素!其實,不只有花生,許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見的食物,如玉米燕麥,甚至動物內臟,都是黃麴毒素常生長的地方;究竟該怎麼遠離黃麴毒素的危害?現在就讓專家來告訴你!

花生、玉米、燕麥、豆類、動物內臟等食物中都可能存在黃麴毒素

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日前在談話性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自己的一位有著「土豆伯」稱號的肝膽腸胃科老師,平時看診相當認真,假設早上8點看診,他就會看到下午3-4點;若是晚上6點的門診,別的醫生看到晚上9點,他就會看到晚上12點甚至凌晨1點。當在看診空檔感到肚子餓時,護理師就會拿出一整盤花生讓老師止餓;未料,在老師54歲那年,突然覺得右上腹怪怪的,還破裂出血,後來經檢查後確診罹患肝癌。

這個事件讓蕭敦仁醫師相當訝異,因為老師本身就是肝膽腸胃科醫師,後來探究原因得知,老師本身患有B型肝炎,做檢查時只做了抽血,忘了做超音波;等到感到不舒服時,腫瘤已經變大了。

- 廣告 -

蕭敦仁醫師提醒,花生若放在超過12度的環境下,就容易會產生黃麴毒素,呼籲大家花生在拆封之後若未吃完,一定要冰進冰箱保存。過去有食品研究所對許多室溫下的花生進行採樣,發現在室溫下,幾乎所有花生都會產生黃麴毒素。

根據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三十九期顯示,黃麴毒素(aflatoxins)是一種真菌毒素,目前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具有極高的安定性,不易被一般加工方法所破壞,雖然黴菌在煮炒油炸的過程中會因為高溫被殺死,但是黃麴毒素必須在260℃以上的高溫才會被去除。

黃麴毒素常見於花生製品如花生糖(含花生酥、花生角)、花生醬、花生粉及粒狀花生;此外,乳製品、玉米、小麥、燕麥、高粱及豆類等作物中,也有黃麴毒素存在,尤其環境溫度介於25-30度之間時,正是黃麴毒素大量孳生的時機。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來自家禽類的黃麴毒素常容易讓人忽略,由於家禽類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很多,因此也應少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肝臟);此外,若發現家中食物發霉,應立即丟棄,千萬不要只是把發霉部位去除,繼續吃沒發霉的地方,因為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

那麼,究竟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日常中減少把黃麴毒素吃下肚的機會呢?對此,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營養師梁祖嘉曾撰文提出以下3個重點:

1.避免食入黃麴毒素

由於黃麴毒素相當耐高溫,用一般家庭的烹煮方式,甚至是加工製程都無法去除,因此呼籲民眾,若發現食品外觀有異狀、發霉、蟲咬痕跡,或是吃起來有苦澀味時,都要避免食用。

2.妥善儲藏食物

當食物長黴菌時,不見得能從外觀上分辨,因此購買食物後在儲存上要格外注意,應儲藏在乾燥、冷藏或放置陰涼處,並將包裝密封,盡快食用完畢。此外,根據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建議,選購穀、豆、乾果類食物時,應盡量選擇帶殼花生或真空包裝的加工食品。

3.挑選有信用的品牌與商家

由於消費者難了解食品在加工、製程中及後續儲存狀況,因此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避免標示不清及來路不明的食品相當重要。


參考資料:

慎選花生製品 以防黃麴毒素中毒

【梁組嘉營養師】加熱也滅不掉,如何避免吃下致癌「黃麴毒素」?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