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Taipei
星期六, 11 5 月, 2024
首頁癌症專區727世界抗頭頸癌日 研究...

727世界抗頭頸癌日 研究: 延遲頭頸癌治療恐增加死亡風險

新冠疫情全球延燒,也讓台灣十大好發癌症第六名的頭頸癌拉警報!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回溯性研究報告顯示,針對頭頸癌確診方面,疫情影響下就診量降低,病患確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卻明顯較大,也就是說 延遲頭頸癌治療恐增加死亡風險 !

對於已確診頭頸癌的病患而言,因疫情而延遲治療,也恐增加3-9%的死亡風險。以國外觀察為借鏡,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是不等人的!相較頭頸癌第一、二期確診的五年存活率達60-90%,晚期確診卻僅剩40%,同時復發率與死亡率皆相當高

▐  疫情期間 國外頭頸癌就診觀察

與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間就診的病患,確診時發現;病患的原發腫瘤體積較大,而且診斷的癌症腫瘤分級(TNM staging system)T分期級數較高,晚期病患增多。而在治療的現況方面,疫情期間,頭頸癌病患若延遲手術或輔助性治療,則手術治療平均延遲4週,死亡風險增加6%;放射治療延緩4週,死亡風險增加9%

▐  頭頸癌疾病小檔案

頭頸部的癌化是一種多重因素所造成的過程,,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90%以上屬於鱗狀上皮癌,極為複雜。常見的好發因子,可歸類為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生活習慣、人類乳突病毒HPV、EB病毒等病毒感染及遺傳因子改變。並且會依照原發位置不同,會呈現許多不同的表現。

口腔:難以癒合的口部傷口或潰瘍。
口咽部:吞嚥困難、口臭、喉嚨卡卡、喉嚨痛的情況。
下咽部或是喉部:聲音嘶啞、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頸部腫塊。
頸部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是頭頸部癌症常見的症狀,不同位置的原發性頭頸部癌症,也有可能造成不同位置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應多加留意。

- 廣告 -

▐  頭頸癌現有五大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適用對象僅限於病灶在局部、侵犯區域小、或未侵犯到高危險區(如接近大血管)的患者。
放射線治療:為局部照射高能量放射線達到攻擊癌細胞目的的治療。除了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外,亦可單獨使用或合併其他輔助性治療進行,達到器官保留的目的。
化學治療:利用細胞毒殺藥物,停止癌細胞的生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等手段來達成抑制癌細胞之目的,同時會傷害正常組織細胞,病患身體負擔大。
標靶治療:利用癌細胞上的特定因子,可更精確的攻擊癌細胞,給予標靶治療的藥物選擇。效果專一顯著,受惠於選擇性機制,對於正常細胞之殺傷力較輕微。
免疫治療:癌細胞的PD-L1與T細胞的PD-1結合會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所以讓免疫治療藥物與PD-L1或PD-1結合,可以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研究指出經長期追蹤,對患者存活期存有長尾效應。


延伸閱讀
因急救護理師問診 竟 發現是口腔癌 第二期 ?!
「727世界抗頭頸癌日」口腔癌 6成病患 確診屬晚期 且高達半數恐面臨復發 

參考文獻
Pembrolizumab alone or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etuximab with chemotherapy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KEYNOTE-048):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資料來源: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head and neck cancer diagnosis and disease extent
Mortality due to cancer treatment dela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登資料、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資料
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web.tccf.org.tw/lib/project/books/book01.php [Accessed 16th July 2021]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