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C
Taipei
星期六, 27 4 月, 2024
首頁疾病地圖消化代謝 / 生殖泌尿末期洗腎病患中有47%由糖...

末期洗腎病患中有47%由糖尿病引起!慎防日常5NG傷腎習慣

在台灣,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已超過230萬人,盛行率超過11%,糖尿病儼然已成為新國病。據統計,台灣需洗腎的末期腎臟病患中,約有47%是因爲罹患糖尿病所引起。

糖尿病與洗腎之間的關聯密切,長期高血糖未妥善控制,可能會導致腎功能受損。腎臟科醫師提醒,要盡量避免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的5項NG生活習慣,才能降低洗腎的風險!

長期高血糖未控制恐造成「糖尿病腎病變」

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友蓮曾受訪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包含血糖升高、尿中出現葡萄糖等,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的小血管和腎絲球受損,進而損害腎功能,稱為「糖尿病腎病變」,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 廣告 -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抽血、驗尿,觀察腎絲球過濾率

根據烏日林新醫院衛教資料顯示,糖尿病是導致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患者應該定期進行抽血和驗尿,以評估其腎功能和蛋白尿程度。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衡量腎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eGFR值為120毫升/分鐘,如果eGFR小於15毫升/分鐘則被視為末期腎臟衰竭。

一般民眾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每年大約下降0.8毫升/分鐘;但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腎功能每年的下降速度竟高達12毫升/分鐘。因此,相較於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需要更早考慮進行洗腎的可能性。

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個管師邱小佳曾受訪表示,過去一名55歲病患確診糖尿病長達10年,糖化血色素介於7-12,超出正常值4.0-5.6,沒有規律服用藥物,近年惡化到必須打胰島素控制病情,但也沒有準時施打,再加上飲食不忌口又不愛運動,再回診已經檢查出重度的慢性腎衰竭,腎絲球速率降到20,恐將走到15以下的末期腎臟病變,必須要洗腎,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對此,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受訪指出,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及影響腎絲球基底膜,造成腎臟病變;如果沒有規律服藥、運動和進食,看似沒有不適的症狀,其實都是在「吃老本」,很可能在5-10年後出現洗腎等不良後果。

慎防傷腎5NG習慣

蔡友蓮醫師提醒,糖尿病與腎臟健康息息相關,血糖控制不良的病患更容易出現腎病變。以下列舉了五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導致血糖升高但常被忽視的因素:

1.不規律的進食時間:飲食時間的不穩定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劇烈,使血糖難以控制。特別是在使用糖尿病藥物的情況下,長時間不進食可能導致低血糖,而過度進食則可能導致高血糖。

2.藥物交互作用:當病人同時使用其他藥物時,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例如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增加血糖。因此,在使用相關藥物之前應該與醫師討論,謹慎使用並遵循醫生的建議。

3.缺乏運動:運動能夠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血糖難以有效控制。因此,建議進行適量的運動。

4.飲食中的隱藏糖分:許多加工食品、罐裝飲料、果汁、糖果等都含有高糖分,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些食品中的糖分含量,過度攝取這些食品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5.生活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或不規律可能打亂生理時鐘,導致賀爾蒙分泌失調,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參考資料:

糖尿病恐敗腎!血糖升高沒感覺 未來要洗腎 糖尿病5大壞習慣你中幾個?

糖尿病是國人洗腎主因!減緩腎功能喪失有方法

糖尿病洗腎機率高?做到「三要」免洗腎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