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C
Taipei
星期二, 14 5 月, 2024
首頁新聞專題一根手指約最多有120萬個...

一根手指約最多有120萬個病毒 防疫除了戴口罩 勤洗手也很重要!!

「勤洗手、戴口罩」是目前避免傳染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的第一道防線,從口罩時常缺貨的狀況看來,台灣民眾對於戴口罩的方面很有覺知,但另一項防疫要點「勤洗手」的部分,好像就見仁見智了,但你知道光是一個手指就有4000個細菌了嗎?

2個科學驗證 手到底有多少細菌和病毒?

因疫情升溫,東吳大學的微生物系曾在今(109)年3月進行過一個實驗,用棉花棒採樣手機、鍵盤、手把及電梯按鍵的細菌量,再經由科學的實驗步驟,避免採集到其他細菌,並讓細菌進入生理食鹽水後,培養於洋菜基培養皿中,再放到37度C的培養箱後,發現藏菌數第一名的是培養出42個菌落的『鍵盤上的Enter鍵』,手機和門把都只有2個菌落,而最乾淨的是電梯按鍵,因為有貼保護膜,而且學校2個小時就會消毒一次。以上的檢測結果,不禁讓人聯想到,手到底是有多髒?藏了多少細菌?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空間,像是桌子、椅子、電腦或食物都存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假設』一個被打開的三明治,上面只有5個細菌,在一般的室溫下每隔20分鐘就會繁殖下一代變成5 x 2=10個,感覺還不多,但如果是過了6個小時以後呢?

- 廣告 -

20分鐘:5X2=5×21= 10個
40分鐘:5x2x2=5×22= 20個
60分鐘:5x2x2x2=5×23= 40個
120分鐘:5×23×2= 5 x 64 = 320個
360分鐘:5×23×6=  5 x 262144 = 1310720個

答案是超過130萬個!所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拿起這個三明治,感覺有點怪怪的所以把它丟掉,卻忘記洗手了會怎樣?

而曾有科學家用顯微鏡觀測,約1∼2平方公分大小的手指頭,上面沾滿細菌時約有4000個細菌,約100∼120平方公分大小的手掌,則有約4萬∼40萬個細菌數。 而細菌的大小又是病毒的300倍左右,所以推算出來手指頭約有120萬個病毒,手掌更是有高達1200萬到1億2000萬的病毒!既然手部帶有這麼多的細菌,就不難想像接觸傳染是有多麼可怕了?

接觸傳染途徑是什麼意思?

從注重戴口罩和洗手的人數差異,就可以知道民眾理解飛沫傳染是經由噴嚏或口沫進入呼吸道,所以戴口罩可以阻隔飛沫傳染,但卻容易忽略接觸傳染!病毒雖然是從飛沫中出來,但飛沫中的病毒可以因為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散播在門把、電扶梯、桌面或其他你覺得飛沫能擴散之處!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鄒宗珮也指出,流感病毒停留在物體表面能存活12~24小時。所以當雙手接觸到沾染帶有病毒的物體,再碰到自己或他人的口、鼻或眼睛,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所以勤洗手對於防疫非常重要!

您一天洗手幾次 洗完手有擦乾嗎?

世界洗手組織(Global Handwashing Day Organization)每年在超過80個國家推動「用肥皂洗手」。用肥皂洗手可降低44%腹瀉罹病率,是最有效的介入措施,且能有效預防腸道及呼吸道傳染病;然而「洗手後未擦乾」會受環境細菌沾染,竟比洗手前還髒

疾管局曾在民國99年,針對民眾洗手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近6成的民眾不知道不擦乾雙手,潮濕的雙手仍然會附著細菌;超過6成民眾未落實正確洗手(包含未以肥皂/洗手乳等洗手,或洗手後未擦乾);近5成民眾洗手過程中沒有使用清潔品(肥皂或洗手乳等)的習慣,亦有約3成民眾洗手後未把手擦乾。

直至10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地醫院的衛教資訊,仍不斷宣導勤洗手和怎麼洗手才正確的概念,另我們不禁反思,防疫及醫療水準世界第一的台灣,對於勤洗手及接觸傳染途徑的認知,似乎仍要加油!

延伸閱讀:
預防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病毒 到底乾洗手還是濕洗手好呢?

- 廣告 -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