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9歲女性本月7日於台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進行醫美療程,過程施打俗稱「 牛奶針 」的舒眠麻醉以降低疼痛感,卻引發血氧濃度不穩反應,緊急送醫後搶救不治。不僅在醫美,現在許多牙科療程及無痛胃鏡檢查也會使用這種麻醉方式。究竟牛奶針是什麼?它又有哪些風險呢?麻醉醫學會教你2招保命自救法!
電波打出人命?恐「牛奶針」釀禍
據悉,這名女性於本月7日前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上的連鎖醫美診所,接受肉毒桿菌、音波拉皮及電波拉皮等醫美療程。在手術室內,除了主刀的吳姓醫師外,還有一名護理師在場。療程期間,使用牛奶針進行靜脈麻醉。然而,這名女性在麻醉後疑似出現血氧濃度過低的情況,導致呼吸困難,最終送醫搶救仍不治。
牛奶針是什麼?
據食藥署指出,「牛奶針」實際上是指曾使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喪命的「丙泊酚」(Propofol),又名異丙酚。這種藥物的外觀呈乳白色,因此被稱為「牛奶針」。丙泊酚是一種具有醫療用途的麻醉劑,通常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用於全身麻醉,或在人工呼吸器病患、局部外科手術及侵入性檢查中作為鎮靜劑使用。
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過去就是注射「牛奶針」,想提升睡眠品質最後卻不幸身亡,就連韓國人氣男星劉亞仁、何正宇都曾經被爆出因過度注射牛奶針遭檢方羈押。
牛奶針3個致命性
食藥署進一步指出,施用丙泊酚針劑後,可能會導致心跳減緩、呼吸抑制等情況,因此必須在具備相關急救設備的醫療機構中使用,且必須由專業醫師進行給藥。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有醫療人員持續監測病患的心臟及呼吸功能,以避免因藥物過量,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的風險。
牛奶針列第四集毒品、管制藥物
為了防止丙泊酚的濫用及意外事件的發生,行政院於104年將丙泊酚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及第四級毒品。根據食藥署的統計,自列管以來,全國使用丙泊酚的機構數量由104年的1,149家增至106年的1,746家(約增長1.5倍)。其中,診所的增幅最為顯著,從104年的703家增至106年的1,122家(約增長1.6倍),而在診所中,牙醫診所的增幅最大。
舒眠麻醉可自主呼吸所以很安全?
現今許多醫美、牙科診所,甚至在健康檢查中進行的胃鏡檢查,都提供使用牛奶針進行「舒眠麻醉」的選項。許多診所表示,在舒眠麻醉的過程中,患者全程保持自主呼吸,因此相較於全身麻醉,這種方式被認為更為安全。對此,麻醉專科醫師李佳霖在社群媒體上指出,麻醉學中並不存在「舒眠麻醉」這一術語,實際上它是指未插管的鎮靜麻醉,透過全靜脈注射的方式施用麻醉藥物,這實際上屬於「全身麻醉」。
牛奶針風險可能高於全身麻醉
雖然不需插管可以降低術後噁心、嘔吐及插管後喉嚨不適等情況,但從維持呼吸道的角度來看,舒眠麻醉相較於插管的全身麻醉,可能會更具風險。
李佳霖醫師進一步解釋,麻醉後若病人的舌頭向後倒或下巴後縮,則在未插管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呼吸道阻塞,導致缺氧。一旦出現缺氧情況,幾分鐘內可能會影響到生命安全。因此,這種麻醉方式在藥劑量的調控上不僅需要更加謹慎,還必須兼顧病患呼吸道的暢通。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醫師廖文進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全身麻醉會使全身肌肉放鬆,因此需要額外插入呼吸管以協助患者呼吸;而舒眠麻醉則允許患者維持自身的呼吸功能。
廖文進醫師指出,為了維持自主呼吸,施用舒眠麻醉藥物必須非常精確。因為在輕度、中度和重度睡眠之間的界線有時並不明顯,若不慎讓患者進入重度睡眠,可能會導致呼吸變慢,甚至嚴重到停止呼吸,進而引發缺氧的情況。
牛奶針使用7類人需注意
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廖文進醫師指出,若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慢性病史的人,應該提前告知醫師。此外,過敏性體質也可能在用藥過程中引發過敏反應。如果曾經中風或心肌梗塞,麻醉過程中同樣存在復發的風險。
此外,患有呼吸中止症候群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呼吸問題,因此這類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如果有需要,應提前告知主治醫師和麻醉醫師,以便他們評估手術或療程的風險。
過去沒問題這次卻出意外?醫:每一次都是獨立風險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疼痛治療中心的醫師溫永銳表示,有些人認為過去接受麻醉時沒有出現問題,未來也應該不會有任何困難。然而,醫師強調「每一次麻醉都是獨立的風險」,即使前99次都沒有問題,也不代表第100次就不會發生意外。
近年來,醫美、牙科及大腸鏡等檢查,經常採用靜脈麻醉或舒眠麻醉。溫永銳醫師提醒,雖然舒眠麻醉常被形容為「像是睡著一樣」,聽起來似乎很舒適且無害,但這畢竟並非自然的睡眠,而是身體在藥物控制下的狀態。
如此一來,切勿因為過去麻醉經驗良好而掉以輕心。在進行手術前,除了要了解執刀醫師的身份外,務必確認是否有專職的麻醉醫師在場。此外,還應有麻醉專科護理師協助,並確保有生理監視器即時監控麻醉過程中的各項生命體徵,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特管法:這8類手術都需麻醉醫師在場
許多人質疑此次事件的主刀醫師為何能自行施行牛奶針。根據衛生福利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第29條的規定,醫療機構在進行特定美容醫學手術時,無論是全身麻醉或非全身性麻醉的靜脈注射麻醉,均需有專任或兼任的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並且必須在手術過程中親自執行麻醉業務。如果執行輕度或中度靜脈麻醉,除了主刀醫師外,還需有另一位受過麻醉訓練的醫師在場。
特管法特定美容醫學手術
- 臉部削骨: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眼科、神經外科及骨科。
- 臉部以外其他部位削骨:整形外科、骨科。
- 中臉部、全臉部拉皮(full face lift):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眼科、皮膚科、骨科及外科。
- 抽脂:單次脂肪抽出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單次脂肪及體液總 抽出量達五千毫升:整形外科、皮膚科、外科及婦產科。
- 腹部整形:整形外科、婦產科、外科及皮膚科。
- 鼻整形: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皮膚科、外科及 整形外科。
- 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整形外科及外科。
- 全身拉皮手術:整形外科。
有麻醉就需要麻醉專科醫師
因此,李佳霖醫師也再次強調,只要接受麻醉,應當都需要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在場確保手術過程中的安全。尤其現在診所中的麻醉環境參差不齊,許多診所依然沒有聘請麻醉科醫師在場執行麻醉。而這樣的狀況不止醫美診所,包含腸胃科診所、健檢中心的無通腸胃鏡、婦產科診所、牙科診所等都是。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提供2種民眾自保辨識有無麻醉醫師的方式,並再次強調在麻醉醫學中沒有所謂「舒眠麻醉」一詞,這種話術容易讓人輕忽麻醉風險。
牛奶針、舒眠麻醉勿掉以輕心,2招自救保命
- 手術同意書看清:一般手術通常會需要簽署手術同意書與麻醉同意書,可注意下方是否有「麻醉醫師簽名」字眼,若僅標示「醫師簽名」或「某某某醫師」,甚至動刀醫師與麻醉醫師是同一個人,可能都有疑慮。
- 確認麻醉專科醫師:進行手術前一定會看到麻醉醫師,可詢問「請問您是麻醉醫師嗎?」、「請問您的麻醉專科醫師編號是多少?」若有支支吾吾、說不出口的情形,或許應該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遊日要注意!「蘋果病」日本疫情升溫,酒精防不了!孕婦感染恐流產】
立刻加入IQ健康網LINE@、追蹤IG,隨時隨地掌握最新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
-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 李佳霖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 49歲女醫美打舒眠麻醉死亡! 醫籲「3件事」要注意
- 女在醫美診所麻醉後猝死!舒眠麻醉太深恐影響呼吸 醫曝1致命原因
- 2招辨識有無麻醉師 麻醉醫學會:「舒眠麻醉」只是話術